三月春天氣溫回暖,濕度上升,人的體內容易聚積濕氣,容易疲倦甚至導致一些慢性疾病。香港人長期待在冷氣房間少運動,再加上常愛吃甜食飲凍飲,令脾胃差,更進一步導致濕氣與積水積聚在體內不同地方。 現在一同看看濕重症狀,濕氣積聚的原因,以及各種調理方法。
濕重症狀
1. 頭昏腦脹、昏昏沉沉的感覺
春天特別令人容易感覺頭部昏重,經常打呵欠沒有精神,想事情也慢半拍。
2. 疲倦,全身乏力
一旦濕氣被困在體內,人體就會產生全身乏力而且有沉重的感覺。明明睡很多,但是卻總是 睡不飽,甚至愈睡愈累。「濕重如裹」,這種被濕氣包裹著的感覺,就像穿了一件濕衣服, 或下雨天全身濕透一樣。
3. 腸胃差,沒有胃口
這種天氣之下,濕重的人腸胃較差,容易消化不良,或飽飯後容易感到腹脹,明明沒有吃東 西,也不太感到飢餓,沒有胃口吃正餐。
4. 大便軟,容易粘馬桶
濕氣積聚在腸胃令排出的大便也變軟、不成形,有排不淨的感覺,甚至經常黏着馬桶,難以 清理。
5. 水腫,或體型/ 四肢變浮腫
人在春天早上醒來時,面部容易浮腫。有時候明明飲食習慣沒有變,體重卻一直上升。 其 實這並不是肥胖,而是水份的代謝出現問題,造成體重增加或水腫。
6. 面油多
濕重症狀令人皮膚經常出油,皮膚變差,容易長暗瘡。
濕熱和濕寒
仔細來說,濕又分濕熱和濕寒。除了以上徵狀之外,濕熱人士舌頭偏紅色、舌苔偏黃、眼睛容易乾澀、面色發黃、容易生暗瘡、容易出汗兼體味較重、呼吸費力或有不夠氣的感覺。 而濕寒人士手腳容易冰冷和怕凍、舌苔顏色則偏白、容易肚瀉、大便稀爛、流冷汗以及面色蒼白。以下食物分別適合濕熱和濕寒人士食用。
濕熱人士舌苔容易偏紅。( 圖片來源:元氣網 - 聯合報)
濕寒人士容易手腳冰冷。(圖片來源:好險網)
進食禁忌
濕熱:
濕熱人士應該避免食用溫熱與油炸類的食物,例如生薑、花生、辣椒、龍眼等等, 而溫帶水果例如芒果、榴槤、菠蘿、椰子也帶有濕熱成份,應盡量避免食用,並盡量進食清淡的食物。
濕熱人士應避免食用薯條等油炸食物。
濕寒:
濕寒者則應避免進食生冷食物和凍飲例如啤酒、雪糕、魚生、甚至在雪櫃的蛋糕等等,以免濕氣積聚在體內揮之不去。 綠茶、涼茶等寒涼茶飲應盡量避免飲用。而糯米製造的食品,例如糯米糍,小丸子等等也容易讓濕氣積聚在腸胃,應盡量避免食用。
濕寒人士應避免飲用啤酒。
宜進食食物
濕熱體質的人士的飲食應以健脾和胃、清熱祛濕、清肝明目、安神除煩為主,以下食物適合濕熱人士食用:
1. 綠豆
2. 赤小豆
3. 黃瓜
4. 冬瓜
5. 西瓜
6. 空心菜
7. 莧菜
8. 芹菜
9. 薏米
10. 粟米鬚
黃瓜可以抑制糖分並轉化為脂肪,並促腸道對有害物質的排泄,有效消水腫,對消化功能和心血管健康有利。(圖片來源:Hello醫師)
濕寒人士飲食應以發汗,溫暖脾胃,改善氣虛,並幫助體內濕氣排出。濕寒人士建議食用以下食物:
1. 紅棗
2. 生薑
3. 黑糖
4. 洋蔥
5. 紅蘿蔔
6. 陳皮
7. 茯苓
8. 黑/白胡椒
9. 薑黃
10. 紅豆
紅豆補血又去濕,健脾利水,消腫解毒。 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以下這些中性食物性質平和,利水又健脾,加強腸胃的消化功能,適合任何體質人士:
1. 黑豆
2. 山藥
3. 芡實
4. 蓮子
5. 淮山
6. 蘋果
7. 無花果
蓮子性平、味甘澀、有健脾去濕、清心益腎作用。(圖片來源:自由時報)
以下兩款湯水簡單易做,適合去濕人士在家自行煲並飲用:
冬瓜薏米水
材料:冬瓜(兩斤)、荷葉(一小塊)、生薏米(一兩)、 熟薏米(一兩)、薑(數片)
步驟:
1. 冬瓜洗乾淨,去皮去籽,切至小塊備用。
2. 將薑切片備用。
3. 將荷葉浸泡15分鐘。
4. 將生熟薏米浸水及過水數次,沖洗乾淨。
5. 把適量水注入鍋中,加入所有材料,大火煲滾後轉小火煲1.5小時,加鹽調味即成。薑能中和冬瓜以及生薏米的寒涼,適合任何人士飲用。
眉豆赤小豆紅蘿蔔湯
材料:眉豆(適量)、赤小豆(適量)、粉葛半條、紅蘿蔔1條、無花果3粒、蜜棗1-2粒
步驟:
1. 將所有材料洗淨,眉豆、赤小豆浸泡半小時。
2. 粉葛、紅蘿蔔去皮、切小塊。
3. 把適量水注入鍋中,放入眉豆赤小豆先煮滾,再加入其他材料,大火煲10-15分鐘。
4. 轉小火煲1-2小時,下適量鹽調味即成。
Comments